other

其他

【悟空说趣闻】520 ,一个特别的日子到来啦,你准备好了吗?

发布时间:2019-05-20

这个月20号

一个特别的日子就要到来啦

你准备好了吗?

640 (1).webp.jpg

别误会,我们说的不是

表白、秀恩爱

...

每年的5月20日

还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日子

“世界计量日”

640.webp (15).jpg

世界计量日的由来

为纪念1875年《米制公约》的签署,每年的5月20日被设立为世界计量日。《米制公约》为全球一致的测量系统奠定了基础,支撑了科学发现和创新、工业制造和国际贸易,以及民生改善和全球环境保护。

计量一词看似抽象?

但实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

640.webp (14).jpg


一刹那是多久呢?

  “刹那”,外来语,常见的“刹那”“瞬间”“弹指”“须臾”等字眼,都是时间非常短暂的慨念。古代印度梵语“刹那(ksana)”在《现代汉语词典》里解释为:极短的时间;瞬间。那到底这一刹那是多久呢?


  在东晋佛陀跋陀罗和僧人法显共同翻译的佛经《摩诃僧祗律》(该书的梵文本是法显在晋安帝义熙八年也即公元412年从印度获得并带回中国的)卷十七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一刹那者为一念,二十念为一瞬,二十瞬为一弹指,二十弹指为一罗预,二十罗预为一须臾,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。”


  据此,我们不难做出如下的推算:一日一夜24小时中有30个“须臾”,600个“罗预”,2000个“弹指”,24万个“瞬间”,480万个“一念”或者说是“刹那”;再进一步细算,因为一昼夜24小时共有86400秒(1440分钟),那么一须臾则为2880秒(48分钟),一罗预为144秒(2.4分钟),一弹指为7.2秒,一瞬间为0.36秒,一刹那为0.018秒。


  通过此番计算,不仅得知了“一刹那”的时间有多长,而且也得知了“一须臾”、“一罗预”、“一弹指”、“一瞬”和“一念”等词汇的具体时长,从而为我们今后更准确地使用诸如“须臾间”、“弹指间”、“转瞬间”、“刹那间”、“一念之间”等用语,提供了一个“量”的参考。



成语中的计量

  千钧一发:“钧”在这个成语中是指我国古代衡制计量的单位。1钧=30斤,1斤=16两,1钧=480两。“千钧一发”成语出自《汉书》,汉时1两约合15.6克,1钧即等于7488千克,“千钧”重量应在748.8万克也就是7.48吨以上,可想而知一根头发丝怎么可能禁得住这样的重量,以此形容情势非常危急。


  福生于微:“微”其实是我国古代量值极微小的长度计量单位。根据《察伟算经》记载,“忽,十微。微,十纤”,也就是说1忽=10微,1微=10纤。前文曾提到,1寸=10分,1分=10厘,1厘=10毫,1毫=10丝,1丝=10忽;1忽又等于10微,由此推算1寸=1000000微,这也印证了《辞海》所注,微“长度为一寸的百万分之一”,足见“微”的量值真可谓是“微乎其微”。比喻福分产生于极微小的因素,福气在于微小因素的不断积累。


  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:“毫”和“厘”是我国古代量值微小的长度计量单位。我国古代度制通常1尺=10寸,1寸=10分,但历朝历代“尺”的量值并不一致。《孙子算经》载,“蚕所吐丝为忽,十忽为秒,十秒为毫,十毫为厘,十厘为分”,到了宋代。“秒”改成了“丝”。“里”在这个成语中是指长度计量的单位,但在古代“里”起初是居住单位、面积单位,之后才逐渐演变为长度单位。



年月日的由来

  寒来暑往是很容易感受到的自然现象。从通过感觉器官来判断季节的变化,学到会用数来记录从月圆到月缺所经过的30个昼夜,进而发现太阳和星星移动的位置规律等,逐步形成了最初的天文历法知识,即年岁,季节和物候月,开始了种植活动。这些天文现象,可以从出土的原始社会陶器残片上绘制的日、月、山,日出、日没以及把太阳在星空背景上统一周的路径,均匀地分成12个等分的图案上得知。


  据文献记载,氏族社会后期,传说中的氏族领袖颛顼,已通过观测星辰推算一年的长度。其后,黄帝则创立了度量衡及里、数五个量。又命大臣尧创造了记日的方法。黄帝的继承者是尧、舜。尧命羲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来制定历法,把一年订为366日。由于一年的长度与月的长度不是整数倍,这时期的历法已采用了置闰月以调整。舜时又对各部族的历法和度量衡作了协调统一。



财务上大写数字起源于何时?

  计量的数目字用大写,是自古一直沿用到民国的,解放后,有些账目才逐渐改用阿拉伯数字,那么,使用大写数字是起源于何时呢?


  明朝初年,郭恒官至相位,大肆贪污,私改度量衡器具,大斗进小斗出,短斤缺两,巧取豪夺。案发时贪污精粮2400万左右,相当于明朝一年的征粮。朱元璋大怒,杀贪官污吏万余人;并整肃计量器具,为反贪污树廉,朱元璋还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,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,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。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“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、百、千”改为大写,用“壹、贰、叁、肆、伍、陆、柒、捌、玖、拾、佰、仟”,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。就是说,财务上用大写数字记数,是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。



实物参照的古代计量

  我国古代为建立度量衡标准,始终做着不懈的努力。出土于殷墟的三支骨尺,长度皆在16厘米左右,正好是中等身高人拇指尖至食指尖间一拃的长度,与“布手知尺”相吻合。


  古人深知用人体作长度标准误差很大的道理,因此一直在寻找一种复现性较好的自然物来定义一尺的长度。


  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中说:“十二栗而当一寸。”《说文》:十发为程,十程为分。”《孙子算经》:“蚕吐丝为忽,十忽为秒,十秒为毫,十毫为厘,十厘为分”等,说法各异,然而都难以与汉尺度相符。《汉书·律历志》记:“以子谷秬黍中者,一黍之广度之......一为一分。”黍和栗都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。栗即小米,古代又称稷。黍子多为椭圆形,有白色、黄色和褐色多种。《汉书·律历志》所说的“一黍之广度之”,即选用中等大小的黍横排,一粒黍的宽度相当于一分之长。


  为求证此说,我们曾作过多次试验:用山西、北京等地所产浅黄和深褐色的黍子横排100粒,约合23厘米,与汉代一尺之长约略相合。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,应用数理统计法求得平均值来定一尺之长,是合乎科学的。比起“布手知尺”的复现性有很大提高,准确度也基本上能满足当时日常使用的要求。



世界上最早的计程车

  记里鼓车又叫“记道车”。东汉末年刘歆《西京杂记》中有“记道车,驾四,中道。”汉画像石有“鼓车”图。发明地动仪的东汉著名科学家、文学家张衡曾制造过记里鼓车。唐代以前,车仅一层,唐以后分为两房;即行一里下层木人击鼓,行十里上层木人击镯。据史载,汉以后历代制造记里鼓车者也不乏其人,但文字过于简略,至末年代车的制法已经失传。北宋天圣五年(1027年)卢道隆重新设计制造成车。《宋史 舆服志》详细记述了车的结构、尺寸、规范等。


  记里鼓车是我国古代对齿轮系运用的典范。它的计程功能是由齿轮系完成的:将两个齿数相同的齿轮中间嵌入一个中轮,车便能按同一速度和同一方向运转,整个齿轮系与车轮同行同止。车上还有一套减速齿轮系,始终与车轮同时转动,其最末一只齿轮轴在车行1里时,中平轮刚好回转一周,经机械系统作用,车上的拔子就拨动下一层木人击鼓一次;车行10里时,其上的拨子就拨动上一层木人击镯一次 ,其原理与今天汽车中的里程表相同。现代里程表的发明人是18世纪的美国人本·富兰克林,比记里鼓车晚了1600多年。



为什么电视剧一集45分钟?

  在很久以前(最早的电视剧出现在80年前,而最早的电影出现在100多年前),胶片卷盘的片盘,一般可以容纳15分钟的容量。技术制约形成习惯,因此电影或电视剧的长度一般都是15的倍数。短片一般为15或30分钟,故事片一般是90分钟或105分钟,电视剧一般为45分钟。


  但真正的问题来了:15分钟的片盘是很早的事情了,拍摄电视剧后来使用的是磁带,而如今电影电视剧使用的则是数字技术,根本不会受到这15分钟的制约,为什么电视剧仍然大多是45分钟左右一集呢?这里面的原因,就是经济学上的“路径依赖”原理。它的含义是:有些事情当你做出了第一个选择,那么未来的道路就被不可逆转地决定了。影视业已经从叙事、制作、发行、终端等各个环节都适应了这个时间长度,因此改变意味着巨大的成本。


联系我们

029-88897888 13468763003

西安悟空检测科技有限公司
Xi'an Wukong Testing Technology Co., Ltd.


悟空检测
手机官网

悟空检测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