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
2022年,注定是非常艰难的一年,上半年结束了,各上市公司均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报告,以下用了几个简单的案例描述一下
储融检测
主营业务是消费电池、储能电池、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检测及认证,上半年营业收入8,890万元,同比下滑8.80%;利润548万元,同比下滑57.63%。
由于今年3月份新冠疫情影响的原因,上海持续了将近两个半月的封城,很多订单无法进行或有些订单客户直接转移至华南及江苏浙江等地,另由于客户同样困难(更注重成本控制)及市场竞争激烈,检测单价越来越低,因此在营业利润方面不断下滑。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本身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能力有限,检测仪器设备基本被重点客户所占用,对于其他订单则无法接纳,导致检测仪器设备使用率有所下降(因为需要绑定大客户的合作,不敢接其他订单)。
实朴检测
主营业务是环境检测与食品检测,其中食品实验室新成立三年左右,在短期内仍无法获得盈利。上半年营业收入1.2亿元,同比下滑25.89%;利润亏损3,205万元,同比下滑396.33%。
主要下滑因素一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项目推迟或被同行抢夺,二是土壤检测项目单价严重下滑(策略问题,通过精益生产利润仍然是淡薄的),三是国内新基建项目严重萎缩所致,四是业务仍然比较单一。
建科院
主营业务是规划、设计、咨询、检测和运营,上半年营业收入1.6亿元,同比下滑16.89%;利润亏损1,660万元,同比下滑1,630.45%。
主要下滑因素是新基建项目严重萎缩及存量竞争激烈。
建研院
主营业务是工程检测、监理、施工、设计及其他技术服务、产品销售等,上半年营业收入2.59亿元,同比下滑22.85%;利润317万元,同比下滑91.98%。
主要下滑因素是新基建项目严重萎缩及存量竞争激烈。
华测检测
从华测检测半年财报可以看出,上半年营业收入21.7亿元,同比增长20.07%;利润3.61亿元,同比增长19.82%。
五大板块均有增长,尤其是医药与医学服务、消费品测试板块增长强劲,生命科学增长虽仍有10%左右,但据悉食品和环境检测除了少部分地区如华南和华东外,其他地区基本处持平或稍有下滑状态。
广电计量
从广电计量半年财务可以看出,上半年营业收入9.95亿元,同比增长20.61%;利润1,906万,扭亏为盈。
其主要增长业务为半导体检测、军工检测及其他环境与可靠性检测、电子电器、医疗器械、计量校准等,但食品与环境检测业务大部分分子公司业绩略有上升(全国布局食品和环境实验室较多,需要发展时间),但总体经营仍有待提升。
从以上几个举例可以看出,综合型检验检测机构如华测检测与广电计量,其抗风险能力一直较强!然而在传统的食品与环境检测领域,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(指的是增长空间越来越小了),除了通过精益生产来改善外,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节减成本,对于一些边缘业务进行收缩或直接关闭或转型寻求新的业务发展。
而对于传统环境、食品还是建筑工程领域,各种的冲击如市场竞争的加剧、政府业务账期长引致现金流较差、成本居高不下(尤其是“销售成本”)、得不到一些补贴扶持等原因,这些领域的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生存越来越困难,除了抗风险能力较差之外,更谈不上有任何核心竞争力。
虽然还有不少的中小型企业家持着乐观的态度,在现阶段这种恶劣的情况下,只要亏得少或不亏钱,觉得一定还有很大希望!但现实是这样的吗?当然不是,现实是只有极少的机构是稍有增长的,即便是有增长但也看不到有利润,甚至很多检验检测机构要依靠银行贷款发工资,因为收钱实在太难了。
2022年,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的目标就是要活下来!明年是怎么样没有人知道,但一定不会比今年好,这是不争的事实,企业家要认清形势,要认清大环境的持续影响,更要认清生存下来的可行性。
2023年
活下去
改变,是检验检测机构活下去的希望!
企业家要改变自我膨胀、自我迷恋的心态,必须要分析以前与现状发展的不同,与核心管理层共同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,寻求团队的衷心支持与建议,切不可再“一言堂”,没有市场的深入调研更不可再盲目扩张,否则离陷入险境不远了。
对于业务,要通过细化的核算,赚不到钱、关系复杂、客户不合理要求、效率低下的业务要选择逐步放弃,宁愿削减业务量也要想办法创造利润创造较好现金流的状态。
对于实验室运营,先弄清每一个环节存在的问题,对症下药改变低效率、低士气、执行力差的问题,重点关注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使用率、试剂耗材的浪费、工作重复性问题,想尽一切办法增效率节成本。
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员工,都必须要有危机意识,最危险的时刻更需要每一个人团结一致抵抗寒冬!
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在经济不景气、国际贸易与政治斗争中可以独善其身的,不愿意改变或不敢改变的企业家,一定是离被洗牌不远了,以前的变革或许是太难了,总担心团队会散担心业绩会下滑严重,现在的改变只有一个目标,就是先争取活下来,才有活下去的希望!